图像压缩中的编码方式有哪些?

2023-09-17 / 资讯 / 105 阅读

  在图像压缩中,常用的编码方式有无损编码和有损编码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编码方式:

  1. 无损编码:

  - RLE(Run-Length Encoding):将连续的相同像素值序列编码为一个像素值和对应的重复次数。

  - Huffman 编码:根据每个像素值出现的频率进行编码,出现频率高的像素值使用较短的编码,出现频率低的像素值使用较长的编码。

  - LZW(Lempel-Ziv-Welch)编码:通过建立一个字典来动态编码,将重复出现的像素值序列编码为更短的编码。

  2. 有损编码:

  - DCT(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)编码:将图像分为若干个块,对每个块进行DCT变换,通过量化将高频部分信息丢失,达到压缩效果。

  - 基于小波变换的编码:借助小波基函数将图像转换到小波域,通过量化和舍弃高频分量达到压缩效果。

  - JPEG(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)压缩编码:结合DCT编码和Huffman编码,对图像进行频域变换和熵编码来实现压缩。

  - MPEG(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)编码:用于视频压缩,结合运动补偿和帧间预测技术,将帧与帧间的差异编码实现压缩。

  这些编码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。无损编码可以保留图像的原始质量,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,如医学图像和文档扫描。有损编码可以在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减小文件大小,适合于在带宽有限或存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使用,如图片网页和视频传输。

#免责声明#

  本站所展示的一切内容和信息资源等仅限于学习和研究目的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不得将本站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。
  本站信息均来自AI问答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所生成内容未经充分论证,本站已做充分告知,请勿作为科学参考依据,否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。如对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